1955年大授衔,这四个人的情况最特殊,如何给他们授衔难倒罗荣桓
1955年的北京,风有点冷,操场上的军号声拉得很长。房间里,罗荣桓坐在一叠厚重卷宗前,眉毛皱成了一只八字。墙上军委的会议通知还没有撕下来。桌子那头,陈赓笑着念出一串名字,气氛并不轻松。制度在纸上从不犯错,但纸下都是活生生的历史——难怪有人要在夜里反复权衡。
1955年的北京,风有点冷,操场上的军号声拉得很长。房间里,罗荣桓坐在一叠厚重卷宗前,眉毛皱成了一只八字。墙上军委的会议通知还没有撕下来。桌子那头,陈赓笑着念出一串名字,气氛并不轻松。制度在纸上从不犯错,但纸下都是活生生的历史——难怪有人要在夜里反复权衡。
1900 年,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,父母给他取名刘子奇。为了生计,十几岁的刘子奇就到纺织厂当学徒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却只能勉强糊口。